铜鼓舞是鼓手有节奏地击鼓,通过鼓的节奏变化来改变舞者的动作和队形的舞蹈。按形式分有六七种特色动作。每一个动作都有不同的步骤和节拍,不同的风格。铜鼓舞中的群舞,以固定的一群青年男女组成一个圆圈。其阵型也有半圆、单线、垂直、跨跳、方形等。舞步矫健,舞步粗犷灵活,动作幅度大,意境饱满。鼓手跳到高潮时,往往伴随着欢快的喊声和兴奋的叫声。跌宕起伏的情感和动人的场面,充分体现了当地人民豪放淳朴的民族性格,表达了他们纯真快乐的思想感情。
铜鼓架设在场地中央,由一名鼓手敲鼓,另一人手持特制木桶,放在铜鼓后面,时间近,距离远,以增强音乐效果。舞者人数不限,往往数百或数千人,他们组成几个大圆圈,与铜鼓的打击乐变化相互呼应,表演以日常工作生活为内容的舞蹈。苗族铜鼓的击鼓方法一般有固定鼓、念、喊。因为群众对这些鼓的内容和读法非常熟悉,所以鼓就有了鼓语的特点。
5、苗族风俗文化苗族的历史、文化、习俗源远流长。在中国的古籍中,有5000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活跃在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种植。苗族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从黄河流域到湖南、贵州、云南。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瑶淼语族的苗语支。
20世纪50年代末,苗族开始创造拉丁拼音文字。现在,大多数人使用中文。苗族乐舞历史悠久,深受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高超。苗族的刺绣、织锦、蜡染、银器制作等工艺美术绚丽多彩,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苗族节日很多,比较隆重的节日有“叫龙节”、“吃薪节”、“苗年节”等。
6、苗族介绍苗族简介苗族主要生活在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庙山、海南岛以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的边境地区,人口97万。苗族历史悠久。在中国的古籍记载中,有5000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是从黄河流域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那曼的氏族和部落。苗族没有书面语言,苗语属于汉藏语系瑶淼语系苗语支。苗族居住在高山上,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是旱稻。
苗族也擅长跳舞,芦笙舞最受欢迎。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为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种方言。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书写方案。由于苗族和汉族长期接触,大量苗族人汉语流利,使用汉语。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狩猎为辅。苗族的采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享誉海内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7、侗族舞蹈啰吔舞简介!Dogadoye:音译,侗语,中文意思是唱跳。那意味着唱歌和跳舞,侗族善歌善舞,主要分布在湖南和贵州黔东南州。风格:流行民谣风格发行日期:20110120唱片公司:广东松竹美音像制品有限公司这首歌是歌手春雷和著名词曲作者文哲为2011湖南卫视春晚共同创作的侗族风格歌曲,歌曲经湖南卫视春晚演唱后,引起巨大反响和广泛关注。
文章TAG:苗家 广场 歌唱 山寨 生活 苗家山寨 广场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