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花蛤鼓”是几个人儿童拿着钹跳,十几个年轻人扛着鼓伴奏,陕西鼓舞和山西鼓舞一样,种类繁多,技艺惊人,其中陕北腰鼓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逐渐扩展到全国各地,成为新的民间舞蹈形式,这是民间舞蹈对“鼓之舞”中“神”字的解释在鼓的形状上,北方多采用大鼓,南方多采用小花鼓。
1、中国鼓文化的安塞腰鼓陕西鼓舞和山西鼓舞一样,种类繁多,技艺惊人。其中陕北腰鼓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逐渐扩展到全国各地,成为新的民间舞蹈形式。上世纪80年代,陕北安塞腰鼓轰动全国。如果说《雄壮的锣鼓》和《兰州太平鼓》是雄壮的阳刚之美,那么《安塞腰鼓》则是人与鼓的结合,既展现了群体精神,又凸显了个性之美。拉什:是舞者在表演中的气势和不拘一格,体现在动作的勇猛自由和节奏的快速多变。同样的踢腿和打鼓,可以踢得更高,弹得更响,气势十足,跌宕起伏。腾越:是人的群体精神在表演中的升华。演员跳得高的时候,常常会伸开手臂,把鼓拉回来。整场演出龙腾虎跃,风如雷鸣,催人奋进。表现了新一代农民摆脱几千年土地束缚,反过来做大地主人,开发利用整个黄土高原的精神。这是民间舞蹈对“鼓之舞”中“神”字的解释
2、中国鼓文化的鼓的形制在鼓的形状上,北方多采用大鼓,南方多采用小花鼓。表演时,鼓可以拿在手里,戴在腰上,也可以系在胸前,甚至可以戴在头上、肩上、腋下、膝盖上等,在演奏方式上,一人一鼓,一人多鼓,鼓数最多可达十面,并可展示各种人物。比如山西晋南的“万荣花鼓”,艺人们轻松地把十面鼓打在身上,做出各种精彩的表演,北京的“花蛤鼓”是几个人儿童拿着钹跳,十几个年轻人扛着鼓伴奏。钹和鼓交织共振,相得益彰,河南遂平大铜像是一种由十余件锣、鼓、钹、钹组成的舞蹈,气势非凡,还能通过抑扬顿挫的音乐和舞者的表情动态地表达一定的内容。比如在表演《孙悟空大闹天宫》中,当钹挥舞到高潮时,几个持钹人同时将几十只重十几公斤的钹抛向空中,同时接住,他们精湛的技艺令人钦佩。
文章TAG:儿童舞蹈中国鼓 腰鼓 五十年代 舞蹈 儿童 扩展